WenleRoad
x = independently organized TED event

Theme: TimeTalks

This event occurred on
October 17, 2021
TaoYuan, Taoyuan
Taiwan

活動簡介:
為因應疫情日漸嚴峻的影響,此次的活動將轉變為線上模式進行。
此次所選定之平台為像素化互動式平台¬¬──Gather Town,另外,為拉近活動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此次活動亦設計不同的巧思,以期拉近觀眾與活動之間的連結,彌補因疫情而產生的距離感。
1. VR 眼鏡:此次活動在講者場外展覽的方式將會以VR攝影技術呈現講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拉近講者與觀眾的距離,增加講者演講時的渲染力。
2. 線上Box:延續原本實體活動安排的初衷──增加觀眾對於TEDx 活動的實際參與度,我們預計製作出線上互動箱寄送給每位與會者提供其於活動當天搭配使用,內容物預計包含一些配合講者演講主題或特質製作出的互動遊戲或文字,使與會者們於聽演講的同時亦能與之有更深刻的連結。

主題簡介:TimeTalks
身為一個出生在SARS、又在20年後的今天遇到COVID-19 席捲全球的世代,我們常常面臨到一股無能為力的感覺,彷彿我們做的一切在時間的洪流面前皆是微不足道的。而綜觀歷史,即使看到一個個偉人面對逆境,奮發向上的過程,仍然不免俗地產生了一種"喪"的感覺,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
面對這種狀況,此次的活動主題便應運而生。Time talks ,時間在說話,它說了甚麼呢? 時間透過推動社會上每一個人前進,在我們耳邊輕聲地訴說著不一樣的東西。

時代趨勢──藉時代的經驗感受時間
若將時間比喻成河流,我們就像生活在河川中的魚兒,順應生存抑或起身抵抗大時代的趨勢;時間於我們而言,是啟發,抑或是壓迫。 我們想請您分享您與時間互動的故事,時間曾經帶給您什麼傷害?時間是如何成為您的助力?

自我經歷──藉自我的經歷感受時間
時間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公平客觀的流逝,但隨著一個人踏過的每一步、看過的每個光景,時間都以經歷為名凝聚出不一樣的聲音,而我們希望藉由講者們的雙耳,一起聆聽一個個時間訴說的不同話語。

TEDxWenLeRoa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 of National Taiwan Sport University
TaoYuan, Taoyuan, 333
Taiwan
Event type:
Standard (What is this?)
See more ­T­E­Dx­Wenle­Road events

Speakers

Speakers may not be confirmed. Check event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庭碩 胡

自幼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但個性積極樂觀的他卻依然拖著不便的身體走進坪林農村,實踐社會創新,創辦「社會創新巴士」、「金瓜三號」和「一間坪林」等三家社會企業,因而獲頒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青年創業智庫榮譽導師。近年來,他致力於搭建都市與農村間的橋樑,透過規劃志工假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走入鄉村。身為許多公益性團體的共同籌畫人,胡庭碩習慣塞滿自己的「今天」,用熱忱與對生命的堅毅態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無限。

怡如 陳

Writer + activist
「我們對話的對象,總是在外圍,抗爭也得到遠離自己的居住圈,到城市抗爭去,這樣不是很奇怪嗎?」她說。 自從20多歲起,每天往返於桃園大溪和台北,往返於工作和社運。生活和社運之間的高牆開始築起,無力感也在心中扎根。而來到蘭陽平原後的她,終於在生活和自己所關心的議題之間取得平衡——將自己的生活變成為社運場域。 一個在繁華都市中的性別議題活動參與者,經歷了時間的洗禮,慢慢開始調整自己人生的步伐。她走到了宜蘭,在蘭陽平原上漸漸地彎下腰,拾起地上那屬於自己的「半農半X」。在這個過程中,陳怡如將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斷交融、相乘,併發出一個個不一樣卻獨特的火花。「書、料理、陶藝」成就了在地國小食農教育的寫作計畫。「農業x性別」則孕育出了2020年榮獲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以及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的作品——《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

恒斌 翁

Arborist
「下葉各垂地,樹顛各雲連」 在都市長大的我們,5公尺以上的樹已經鮮少看到了,更遑論坐在樹上看看那不同角度的風景。 而作為台灣第一位取得ISA 國際證照的攀樹師—翁恒斌卻是天天看著這樣的景致。攀樹師一職主要是負責幾乎所有有關「樹」的業務,不論是協助學術單位取得樹上的樣本、調查,亦或是協助在樹上相關的電影拍攝,這都是他的工作範圍。 在工作之餘,翁恒斌亦致力於在龜山五犬山莊推廣攀樹這一項活動,藉由著實地操作,讓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可以透過最直接的方式跟樹木建立感情。 「早上醒來眼睛一睜開就看到大冠鷲從樹冠上方飛過去,那種感動很直接。」他說。 或許身在一個山林占地面積59%的台灣,樹木對於我們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大量的砍伐仍然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發生著。雖然設立了樹木銀行等類似機構以期達到環保的目的,不過這當中不當的種植以及修剪依然給樹木們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後果,而這些東西更是翁恒斌在工作以及推廣攀樹外的另一項目標——保護這些一直默默地看守著我們的大自然。

昇榮 湯

現任瀚草影視文化總經理,是多部知名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等的幕後重要推手—製作人。年輕時的湯昇榮並不像大部分的社會新鮮人一般,他選擇前往了宜蘭鄉村擔任漁工新聞記者,而後回到大城市時,仍然選擇深耕在當時較為小眾的大愛、客家電視台,隨後歷練成為總監和副台長。即使這些選擇在當下看來並不是最聰明的決定,但便是這樣的豐富經歷,形塑成了現在獨樹一幟的思維以及別具一格的視角。 「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湯昇榮來說,過去多樣的人生體驗,讓他知道一個好的影視人要懂得傾聽、和夥伴互相配合,在監督對方時也要欣賞彼此,才能攜手合作出優質的影劇。而現在這位熱血追夢的影視人,懷抱著熱愛戲劇的心,將目標放得更遠,以期在未來能把台劇市場擴及到全世界,讓國際上看到一部部觸動人心的台灣作品。

晨晧 董

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畢業,曾於北排灣族部落做「Adju」的民族誌研究,也是2018年Adju 音樂節發起者,現任Colorful Wi 原住民多元性別聯合陣線團長。長期深耕性別與教育議題。在其研究視野下,Adju 其實不能單純用我們熟悉的「同志」或「跨性別」來區分、歸類,而是一種由在地出發、依然在發生中,並且不斷與部落傳統以及基督宗教協商對話的特殊性別認同與實踐。而我們似乎也能從「Adju」文化中看見某種建立民族主體性的可能,成為將來發展族群獨特文化的養分。

瀅瀅 倪

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從十歲就開始練特技,並在國三那年到了柬埔寨做國際志工,從此開啟一位女孩的公益之路。尤為眾人所知的不外乎是她與幾位夥伴發起的特技環島義演計畫,透過自身技藝到全台各個安養院義演。她曾擔任過青年大使走訪邦交國,隻身前往非洲肯亞踏上公益旅行,年初也為了熟齡族群出版新書,她在一次次的跨文化、跨年齡的對話中,持續策劃激盪並實踐著自己的理想。

致宏 盧

大學畢業於生死學系,投身殯葬禮儀服務業已有15餘年,現和友人合作成立專業清潔團隊,成為台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殯葬業與掃地工不乏受到世間偏見相待且避而遠之,他以盧拉拉為筆名,出版專書分享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清理現場掃的不只是血跡,還有人們內心的恐懼與傷痛——帶讀者直視最真實的生死無常與緣起緣滅。一個陌生卻不容忽視的領域,提供更專業且細膩的服務,願社會底層孤獨無助的逝者能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

鈞媛 胡

「或許很難想像,這是別人的日常」。 柏林地鐵站中和一名敘利亞人的初遇,讓胡鈞媛的人生和難民議題產生了交織。為了讓自己對難民能有更立體、更深入的了解,胡鈞媛在畢業後用兩年的時間,除了到約旦人權組織、聯合國科索沃團隊等單位實習外,亦走訪了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越是深入了解和體會,越是發現難民議題對台灣人來說存在著多麼遙遠的距離,這也促使她做了更多的突破。胡鈞媛將人人熟知的口號「Taiwan can help!」延伸成「How can Taiwan help refugees?」,並舉辦難民工作坊、經營社群Refugee 101 Taiwan,她想讓大家知道:「人權」一詞不只能捍衛自己,亦能捍衛他人。

麗芬 洪

將明朝湘雲紗從古籍之中翻找而出,透過設計師的巧手,一針一線,改良精進後結合了現在的設計理念,讓原本僅存於文字上的東方智慧躍然於巴黎、東京、紐約等時尚重鎮的舞台。「洪絲 HONG Silk」做為其自創品牌,遵循古法-手工製作,除了裁剪外,染色等部分亦是遵循了古人的智慧,通過藍染等技藝,藉由長時間的曝曬,將色澤與時間刻畫到一匹匹布上;呈現出來的作品,與其說是一件衣服,更像是一副畫作。 在古法技藝的傳承以及現在社會的時尚創新之間,洪麗芬讓這兩者在她的作品上達到了和諧的交匯。 做為一個活躍於巴黎、東京、紐約、台北等地的著名設計師,其擅長以西方雕塑精神呈現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顏色及元素。她所創辦的「洪絲HONG Silk」將明朝湘雲紗的製作工藝結合現代的設計理念,展現了全新的生命力。

Organizing team

Wang
Wilson

Organizer


蕙彣

Co-organizer